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6:09 点击次数:116
再敍天星风水 河洛易理之奥
耕田的山里人
竞整理,旨在探讨各流派之易理根植,勿喷争,意与有缘者探索风水之原由。——题记
一、河图洛书 图15
图片
二、河图先天坐与向正配(纳甲通用) 图16
图片
三、洛书后天坐与向合十(纳甲通用) 图17
图片
四、河洛生成之数
一六共宗水,二七同道火,三八为朋木,四九为友金,五十同途土。
五、先后天八卦图 图18
图片
八卦先天
坤先天在坎卦:壬子癸;震先天在艮卦;丑艮寅;
离先天在震卦:甲卯乙;兑先天在巽卦:辰巽巳;
乾先天在离卦:丙午丁;巽先天在坤卦:未坤申;
坎先天在兑卦:庚酉辛;艮先天在乾卦:戌乾亥。
后天八卦
九宫八卦后天坎一白,坤二黑,震三碧,巽四绿,五黄中,乾六白,兑七赤,艮八白,离九紫。
六、先后天八卦应用之理
1、按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。先后天水法为大法。“先”是先天八卦,“后”是后天八卦。如果放水违反以上法则,此宅居住不安。阴阳二宅必须遵循河图洛书规定。阳宅三水要记牢,室水来去阴阳净,院子天井出水净阴阳,门外出水。净阴阳。
(河图)先天夫妇正配。
先天水,先天砂、后天水,后天砂,如果砂水同起,水朝砂起,人财两旺。宅幕水要动,所谓要动,水深无鱼不灵,有鱼则动,宅水养鱼为动。水中无鱼,为死水,有鱼水则为灵水。先后天水怎么看,比如乾的先天在离,那么离的后天在乾。八卦先后天以此为例推。
2、洛书是由河图演变过来的,也就是后天八卦后天合十法。
十二地支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四维八干:乾、坤、艮、巽、甲、乙、丙、丁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
七、探先后八卦易理之奥
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5年8月盛克琦编核《长生秘诀》之《洛书说》一篇,字字珠玑,深藏易理玄机,实乃窥探《易》之本原、圣人之心法的津梁。其对《河图》《洛书》的辨析,对阴阳变化、神理化机的阐释,不仅揭示了天地万物的运行之道,更为学者指明了入圣贤之门的路径。细读之下,如沐春风,似饮甘泉,诸多困惑豁然开朗,唯有静心体悟,方能略窥其万一。
1、河洛之辨,体常与用变的分野 《洛书说》开篇即言:“《河图》者,卦之体也。《洛书》者,著之用也。” 此语提纲挈领,点明了《河图》与《洛书》在易学体系中的根本差异。
《河图》之象。圆而位定,故主常。圆者,周而复始,无始无终,象征着天地间恒定不变的法则与秩序;位定者,方位既定,不可移易,如同宇宙间的基本框架,为万物的存在提供了根基。正因如此,《河图》作为卦之体,承载着易学中最根本、最稳定的内涵,是卦象得以成立的基础。 《洛书》之象。方而数通,故主变。方者,有棱有角,界限分明,却又能屈伸往来,应变无穷;数通者,数字流转,相互关联,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。《洛书》作为著之用,体现了易学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与变化性。著草占卜,本就是通过数字的推演来窥探事物的发展变化,《洛书》的数通之象,恰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《河图》主常,《洛书》主变。一为体,一为用,相辅相成,共同构成了易学的完整体系。
若无《河图》之常,则《洛书》之变失其根基,如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;
若无《洛书》之变,则《河图》之常流于僵化,难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。
体用结合,常变相依,正是易学的精妙之处。
2、洛书数变,阴阳进退的无穷玄机 《洛书》之数,蕴含着阴阳变化的无穷奥秘。“阳奇左旋,而阴偶右转。阳以三进,阴以二退。”此乃《洛书》数字运行的基本规律,也是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具体体现。
阳数为奇。左旋而行,以三为进数,自一而三,三三如九,三九廿七,其数无穷,其变不息。这种递进方式,展现了阳气不断生长、扩张、强盛的态势,如春日之生、夏日之长,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。 阴数为偶。右转而行,以二为退数,自二而四,二四如八,二八如十六,其数同样无穷,其变亦不息。这种退行方式,看似是阳气的消退,实则是阴气的积累与转化,如秋日之收、冬日之藏,为阳气的再次生发积蓄能量。阴阳进退,循环往复,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平衡系统。 中五者,神理也。然而,在这无穷的变化之中,“东西南北,四正四隅之数、之位,独常久不变”。这不禁引人深思:为何至动之气中,会有不动之机?《洛书说》给出了答案:“盖至动之气,而有不动之机为之宰也。”这不动之机,便是中五。中五者,神理也。它居于中央,不随阴阳进退而变化,却主宰着整个变化过程。神无方,而理有定;神无不照,而理无不守。中五的神理,为阴阳变化提供了一个恒定的参照和主宰,使其虽变化无穷,却不致混乱失序。 南北者,化机也。南北方位在《洛书》中处于重要地位,象征着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节点。化机半动半静,虽参与变化,却不能主变。主变者,仍是中五之神。正如《洛书说》所言:“化机不能主变,主变者,神也。”
东西者,应机也。应机随化机而动静,是变化的响应者。至于气,则全动矣。气的运动,是阴阳变化的具体表现,而其背后的主宰,始终是中五的神理。
3、神化之理,不生不化与生生化化、
列子曰:“生生者不生,化化者不化。不生不化,而后能生生化化。”《洛书说》对此加以阐释:“生生化化者,阴阳也。不生不化者,中五也。”
阴阳二气,不断地生成和变化,构成了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。而中五,作为不生不化者,是阴阳生生化化的根源和依据。没有中五的不生不化,阴阳的生生化化便失去了依托,无法持续进行。
生机在六,而杀机在九。“九包二而六藏一也。” 九为阳数之极,看似强盛,却包含了阴数二,盛极而衰,故暗藏杀机;六为阴数,却藏有阳数一,阴极而阳生,故孕育生机。术士谓生在南而杀在北,实乃浅见。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方位与数字,却未能洞察其中所蕴含的阴阳转换之理。
阴阳老少不能为变,为变者,化机也。化机是阴阳变化的具体机制,如四季的更替、昼夜的轮回,皆是化机作用的结果。但化机本身不能主变,主变者,仍是中五之神。神无方所,却能普照万物;理有定规,却能坚守不易。神理的存在,使得阴阳变化虽纷繁复杂,却始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。
由此可见,中五的不生不化,是阴阳生生化化的前提和基础。当守静致虚,体认中五之神理,而欲入圣人之门墙,难矣!
守静致虚,是体认中五神理的唯一途径。静下心来,摒弃杂念,使内心达到虚灵空明的状态,才能洞察那不生不化的神理,理解阴阳变化的本质。
4、学者之途,守静致虚与知行合一 “是故君子观在中之义,则虚灵不敢昧。观气机之义,则一息不敢懈。观守位之义,则行不可以不方。观游行之义,则智不可以不圆。”《洛书说》对学者的要求,可谓详尽而深刻。
观在中之义。体认中五的神理。中五虚灵不昧,是天地万物的主宰。以此为鉴,时刻保持内心的虚灵明觉,不被外物所迷惑,不被私欲所遮蔽。只有这样,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,把握变化的规律。
观气机之义。体察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。气机一刻不停,生生不息。以此为戒,珍惜每一寸光阴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一息尚存,便需努力精进,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与学识,方能跟上气机的运转,不被时代所淘汰。
观守位之义。明白《洛书》中四正四隅之数、之位常久不变的道理。守位意味着坚守正道,恪守原则。以此为准则,行为举止必须方正不苟,不偏离正道,不违背原则。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都要保持自身的操守与品德。
观游行之义。理解《洛书》中阴阳进退、数字流转的变化之理。游行意味着灵活应变,通达事理。以此为启示,智慧谋略必须圆融灵活,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恰当的应对。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,只有具备圆融的智慧,才能应对各种挑战,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玩六一之同方。潜龙不可以不先养。六一同方,蕴含着潜藏待发之意。潜龙在渊,默默积蓄力量,修养自身。应从中领悟,在时机未成熟之时,注重自身的积累与培养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养,等待时机的到来。
玩九二之共位。坚冰不可以不早防。九二共位,暗藏着危机与挑战。坚冰将至,提前做好防范准备。应以此为警示,在顺境之时,保持警惕,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,提前做好应对之策,避免陷入困境。
观阴极阳极之变通,则功高者必思其所以退藏,而阨穷者不可改其志操。阴极则阳生,阳极则阴生,这是阴阳变化的必然规律。功高盖世者,往往处于阳极之时,此时应懂得退藏之道,避免盛极而衰;身处困厄穷途者,往往处于阴极之时,此时应坚守自己的志向与操守,相信阴极阳生,终有柳暗花明之日。
5、易之本原,书为钥圣人体用 “是则《易》之本原,圣之体用,已备于此矣。故学《易》者不通《洛书》,而欲求知其本然也,难已哉!”《洛书说》明确指出,《洛书》蕴含着《易》的本原和圣人的体用之道。学《易》而不通《洛书》,便如同盲人摸象,难以理解《易》的真正内涵。
《易》的本原,在于阴阳变化与中五神理的统一。
阴阳的生生化化,构成了万物的存在与发展;
中五的不生不化,是阴阳变化的主宰与依据。
圣人之体,即中五的神理,虚灵不昧,不生不化;
圣人之用,即阴阳的变化,生生不息,应变无穷。
圣人通过体认中五的神理,把握阴阳变化的规律,从而实现对世间万物的洞察与引导。 想入圣人之门墙,必须通《洛书》之理,守静致虚,体认中五的神理;同时,又要洞察气机的变化,一息不敢懈怠,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行合一能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逐步领悟《易》的本原,体会圣人的体用之道。 《洛书说》一篇,言简意赅,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。它不仅是对《洛书》的深刻解读,更是对修身治学、为人处世的谆谆教诲。读《洛书说》,如与古之圣贤对话,能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立身之本,在变化无穷的境遇中把握前进方向。唯有潜心研读,细心体悟,方能不负古人之智慧,不断接近圣人之境界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大行评级|高盛: 未见到香港银行行业的上行空间 正面因素已被市场消化
下一篇:没有了